理療推拿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、可聽到,人們也常用來作為保健的一種方式。理療推拿最早出現於《內經》,到了宋、金、元時期,重視手法分析與選擇利用器械進行按摩。明代時期:手法臨床家出現,手法應用由成人向小兒發展。到了清代,正骨手法的提出,以及「錯骨縫」理論的提出,令理療推拿的發展更加蓬勃。
從中醫角度來說,理療推拿是以中醫的臟腑、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,結合西醫病理診斷,而用手法作用於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、病理狀況,達到理療目的的方法。理療推拿作為以人療人的方法,通常是指醫者運用自己的雙手作用於病患的體表、受傷的部位、不適的所在、特定的腧穴、疼痛的地方,具體運用推、拿、按、摩、揉、捏、點、拍等形式多樣的手法,以期達到疏通經絡、推行氣血、扶傷止痛、祛邪扶正、調和陰陽的療效。由於它的方法簡便無副作用,治療效果良好,所以幾千年來在我國不斷的得到發展。
普門堂的痛症推拿師會以先診斷、後動手為原則,深入了解客人需要處理的痛症的情況,再運用不同既手法,例如:「揉、按、滾、推、拿、捏、拍」等,針對性舒緩受傷、特定的穴位或疼痛位施力,為客人處理痛症,十分十分適合現今都市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、長期勞損人士如主婦及長者。
理療推拿可分為保健推拿、運動推拿和醫療推拿。推拿通常除了用於保健,有疏通經絡的作用,在常見的痛症都市病都有功效,因為痛症推拿可針對性的處理引致痛症的肌肉,改善肌肉繃緊及肌肉繃緊不平衡,促進血液循環,從而紓緩痛症。
肩周炎、網球肘、膝關節勞損、踝關節扭傷
頸肌、背腰部疼痛、上下肢無力
推拿發展到現在,衍生出針對不同人群的推拿手法。小兒推拿便是其中一種。小兒推拿有別於普通推拿,手法方面的要求也不一樣。由於小兒肌膚嬌嫩、神氣怯弱,因此在推拿治病時,特別要注意手法,強調輕柔、滲透,要求輕快柔和,平穩著實。除了基本手法外,小兒推拿還有一些特定的手法,如黃蜂入洞、打馬過天河、運水入土等。
小兒推拿的用途廣泛,廣泛應用於小兒洩瀉、嘔吐、食積、厭食、便秘、腹痛、脫肛、感冒、咳嗽、哮喘、發熱、遺尿、夜啼、肌性斜頸、落枕、驚風等疾病,有較好的效果。也可以選用額外的介質,如薑汁、蔥汁等增強療效。
孕婦推拿是最近新興的推拿方向。孕婦推拿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,過程涉及經絡及穴位,並通常由專業人士執行。一般而言,在懷孕夠12週後,胎兒比較穩定後,就可以進行推拿。
孕婦推拿可以為孕婦紓緩腰酸背痛、抽筋、水腫等不適,並且促進血液循環,有助順產及產後修身,也可以放鬆孕婦的心情,減少患上情緒病等問題。但要注意的是,孕婦初期是不提議進行孕婦推拿的。
例如按摩皮膚發炎的部位,可能會因痛症推拿時的摩擦而令患處惡化;另外也不應該對身體受感染的部位進行推拿,因為會有傳播感染的風險;至於心臟有問題的人士、患有傳染病者、患靜脈炎者等,都應避免進行痛症推拿,以免弄致其病情惡化。
不同的人所能承受痛楚的程度都不一樣,所以痛症推拿要小心謹慎進行,過程中會因應患者的適應力而作出調節。要知道的是,痛症推拿治療不一定非要令人承受很大的痛楚才算有效,若有感不適,記得坦白告訴治療師。
很多人都覺中醫推拿和按摩都是一個樣的,效果都是一致的。其實對於這兩者來說的話是不同的。因為推拿的手法有強有弱,所謂 “輕推、順推皆為補”,針對不同的患者,推拿手法的頻率也與補瀉有關,“緩摩為補,急摩為瀉”,即頻率低的為補法,頻率快的為瀉法,所以不一樣的手法,效果也是不一樣的。
針對不適的地方,首先用較輕的手法放鬆表面肌肉,再用重手法把深層肌肉肌腱等放鬆,達到治療的效果。
推拿完之後,氣血運行增加,會衝過已經有氣滯血瘀的部位,所以會出現類似於運動後的酸痛疼痛。
痛症推拿有別於按摩,功效上,按摩以放鬆肌肉、舒解疲勞為主,而痛症推拿則重於處理痛症為主。
小兒推拿的保健、治療成效非常顯著,尤其是在小兒消化方面的疾病,操作也十分安全,手法也會相對輕柔,而且在各種手法之後也會有準備及緩解的手法。
小兒推拿一般適用於6歲以下的
孕婦推拿的手法輕柔、緩和,如果進行孕婦推拿期間,感到疼痛或不舒服,一定要立刻告知按摩師並立刻停止。不要針對任何穴道用力按摩,避免引發痛覺或緊張,間接使子宮收縮。另外,進行孕婦推拿前,一定要告知按摩師自己有身孕。
佐敦旗艦店: 2332 0880 WhatsApp: 5969 1218
荃灣分館: 31880660WhatsApp: 3188 0660
佐敦旗艦店: 香港九龍佐敦道13至15號地下(佐敦港鐵站B1出口)荃灣分館: 荃灣沙咀道289號恆生荃灣大廈地下C舖
佐敦旗艦店: 星期一至日 0900-1800荃灣分館: 星期一至日 0900-1800